91. 番外(2)1 第91章 秦……(1 / 2)

第91章

秦喜来番外2

四兄弟在书房内的谈话就像是圈被风吹起的涟漪, 带给秦喜来的震惊回到府中之后也从未停歇

他迷迷糊糊睡到床榻之上时,脑中纷繁思绪没能停止。

望着铜镜前松散发髻的孙淑君,秦喜来突然开口问道“夫人可知晓当年大堂哥与堂弟因政见不合断绝来往之事”

“当时传得满城风雨, 我又怎会不知。”孙淑君闻言轻笑一声,似是回想起好笑的事, 满面笑意地又说道“只有外人才会真认为哥哥们吵架。”

秦喜来一哽,竟不知该如何说他当年是真相信了。

难怪今日夜饭,一大家子人毫无生疏之感,也无人提起当年之事。

原来根本就没人相信峦家兄弟俩会反目成仇。

“小时候舅舅带我们进山,武哥就负责保护我们, 三足也只听大哥的话”孙淑君不禁回忆起小时候的事。

忆起三足,心中又升起淡淡哀伤。

三足在峦星河去世前几日离开了府中,之后无论如何寻找都没有踪迹。

“大堂哥和二堂哥越长越像舅舅了。”秦喜来又忽然感慨。

两位堂兄一文一武,年轻时气质瞧着千差万别,谁曾想临老了老了竟变得越发相像起来。

峦文沉稳内敛, 隐隐有智珠在握的从容感。

峦武眸光中倒是多了些杀气。

“你没发现弟弟也和两个堂兄很相像。”孙淑君笑了笑, 之后一语惊醒梦中人“你倒是与哥哥们一点都不像, 老狐狸”

咯噔一声, 秦喜来终于想明白为何心中一直以来的异样是为何了。

他与其他三人在不知不觉中竟离得原来越远。

坐上户部尚书之位后, 十几年官场沉浮让他只学会了明哲保身四个字。

听到峦武说要换人坐这天下之时, 他心中想得竟然是失败之后如何。

作为家人,作为好友,他难道不应该毫无迟疑地支持兄长才是

“舅舅说”

孙淑君并未发现丈夫眼中的震动,仍在自顾自地回忆着小时候在山里的生活。

回忆完, 她沉浸在回忆中难得地睡了个安稳觉。

秦喜来则不然,整晚辗转反侧,心中不停自问, 他为何会变成了如今这幅模样。

峦星河的脸不停出现,耳旁完全是曾经的种种誓言。

第二日。

秦喜来顶着张疲倦的脸赶往朝会。

下朝之后,他独自一人又去了趟峦氏鲜蕈馆,坐到星辰满天,这才醉醺醺地回到府中。

这一醉,秦喜来生了场大病。

在府中将养半月才得以重回朝堂。

重回朝堂之后众位同僚才发现秦喜来好似变了个人。

容光焕发精气神十足。

半个月后。

峦文携身边两百亲卫回朝复命。

朝堂之上,秦喜来作为丞相一派与之爆发了激烈冲突,峦武全程作壁上观之姿,脸上古井无波地似是个局外人。

小皇帝笑眯眯地看大臣们针锋相对。

虽没明摆着偏袒谁,下了朝之后却将峦文召进御书房,在宫中用完饭之后才回府。

向着谁可见一斑。

朝堂之上文武两拨大臣自此就没消停过。

皇太后为奖赏峦文这些年来领军有功,特意将夫婿早亡的嫡亲妹妹下嫁给其做平妻。

平妻

如此荒唐行径引来铺天盖地的弹劾。

可小皇帝只是一副乐见其成的模样,笑呵呵地当朝夸奖峦文日后可享齐人之福。

峦文跪下谢恩。

两个月后,大红花轿抬进将军府。

峦家几兄弟齐齐成了百姓口中的笑话。

而就在此时,丞相府突然传出峦武急火攻心晕倒的消息,请了无数大夫进府诊病。

丞相派领头倒下,支持丞相的阵营也因此乱了阵脚。

曾经跳出来质问峦文的秦喜来却像是个无事人般仍旧每天乐呼呼的。

丞相府的大门没踏进过不说,还与明国公府世子来往密切。

在峦文纵容下,张姓平妻掌管中馈,原夫人整日以泪洗面,将军府内一片愁云惨淡。

就在如此节骨眼下,丞相阵营中不少官员逐渐倒向小皇帝。

峦武以养病为由闭门不出的情况下,朝政全落由小皇帝执掌。

小皇帝相信峦文,凡事都喜欢召他进宫商议。

此举却引起明国公府的警惕,生怕走了个峦武又来个峦文同样权倾朝野难以去除。

不知皇太后与小皇帝达成了何种协议,竟也学会了在朝堂之上玩权数。

峦文表现得忠心耿耿,对此毫无意义。

半年后,南陵国与大奇朝边境突发冲突。

一伙自称是大奇人的土匪抢劫了南陵国边境几个村庄,杀死百姓十几人。

南陵朝怒叱大奇毁坏和平条约,引起国内民愤。

南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西北边城,西北军苦受城门三日后上奏请求援兵。

朝中可用武将小皇帝自是最相信峦文,奈何皇太后并不同意让峦文领军出征。

他已掌管三十万边城军,若再控制西北军,朝中大半军队都将落入其手。

于是朝堂之上几派人为此争执不下。

之后,秦喜来这个文官竟被推了出来。

丞相派痛恨这根墙头草,巴不得推他出去受死,峦文一派则是满意住嘴,理由同上。

只有明国公一派乐见秦喜来掌控西北军。

至于此仗若输会造成什么后果,满朝堂之上没一人关心。

权利才是他们争吵抢夺的最终目的。

小皇帝赐下西北虎符,当朝让秦喜来立下军令状,若是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秦喜来领兵出征西北。

峦文继续没事人般服侍着小皇帝,对他的命令言听计从。

大肆征用百姓建造了一艘堪比宫殿的画舫,为方便观看舞姬跳舞,将御花园大半铲平修建了戏台子。

强抢民女入宫,偏袒滥杀无辜的明国公世子。

因嫌蹴鞠场不够宽,占用户部院子,改为了蹴鞠场。

明国公借由修建堤坝等行为敛财,并且大张旗鼓主理户部之责。

官员走官送礼之风盛行。

民间门怨声渐起。

而引发民怨沸腾的导火索来自修建的堤坝在一场洪水来临后轰然倒塌。

下游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

弹劾明国公的奏折却被小皇帝弃之案头,反倒是那上奏的老臣差点因此下了大牢。

比无能更可怕的便是昏庸荒唐。

最大奇朝忠心耿耿的老臣们惊醒,纷纷求到了早已病假半年未出现的丞相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