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只因您是圣人之口舌,圣...)(1 / 2)

卫家女 三水小草 3493 字 3个月前

朝堂上, 尚书令姜清玄神色淡淡“定远公,如今商议的乃是丰州督府官吏调派之事。”

定远公卫蔷扶刀冷笑“昨日户部侍郎伍大人有一话说得极好,前事不清, 后事难行,不如我们先议清尚书令大人营私舞弊、草菅人命、吞没北疆粮饷和赈灾之粮一事, 如何”

她上前一步, 看着那如世外仙人一般的尚书令,也是她的外祖。

“你可知,朔州一场大雪,没了多少人命兵士杀人,以刀, 武将杀人,以令,尚书令想要杀人,做出一副与世无争的神仙样子便够了。”

她干瘦的手指摩挲着刀柄, 群臣只能看见她的背影。

郑裘忽觉颈上一凉, 半月多前, 定远公与他说“郑大人定然不想知道, 我是如何威逼于人的。”

如今,他知道了。

即使那刀未出鞘, 未逼在别人颈项之上,他也知道了。

也确实不想知道。

此时的定远公,就像是一把嗜血的凶刀。

直面凶刀的姜清玄却仍是不动如山“定远公, 同光四年雪患波及东都以北十九州之地, 冀州、晋州、太原府皆在其列, 赈灾之事救人为要,朔州百姓在册不过三千户”

“住手”

听见一声惊呼, 朝臣才惊觉方才眼前划过的那道冷光是何物。

是定远公的刀。

让她住手的,就是珠帘后的皇后。

定远公冷笑一声,刀锋一转,刀收入鞘中,只见几片白霜缓缓落地,殿中阴暗,左近之人细看才知道那是何物,是姜清玄脸上的胡子。

“卫蔷”皇后气急,喊出了定远公从前的名字。

定远公一声爆喝“住嘴别在我面前逞你皇后的威风”

虽说都知道定远公从归朝之后几次落了皇后的面子,可谁都没想到她竟然在朝议上咆哮皇后。

朝堂上有朝臣不安地动了动。

出身寒门的没见过这等场面。

出身世家的也没见过这等场面。

一时间有人将脖子缩了回去,有人将脖子伸了出来。

大太监尖声道“定远公你藐视皇后,该当何罪”

堂下亦有御史出列,参奏定远公咆哮朝堂、不敬皇后、明堂拔刀、侮辱朝臣等等一众罪名。

群情激奋之中,定远公反而笑了,她的笑声如刀尖划过明堂的青砖“如此大罪,夷九族,恰好送这世上害我至深之人陪我同赴黄泉。”

即使隔着珠帘,隔着龙椅,在这偌大明堂之中众人仿佛还是听见了皇后怒不可遏的喘息声“来人,将定远公给我拿下着刑部”

这时,一个人深深一礼,道“皇后娘娘,定远公与臣于赈灾分派一事有争执,来往几句是寻常之事,她久在北疆杀敌,多了几分凶气,或有几分言语不当之处,请皇后娘娘看在她守边十年,劳苦功高的份上,莫要动气。”

说话之人腰深深地弯下。

像一棵山壁上孤长的老松。

方才还人心浮动的明堂内肃然了起来。

因为此人是尚书令姜清玄。

他的蓄养多年的白须还在地上,他弯下了腰替定远公说话。

“尚书令”珠帘一片嘈杂的脆响,有一只手似乎想掀开珠帘,又收了回去,“何以至此你、你乃尚书令,群臣之首,领议百官,你那我呢若不将定远公严惩,尚书令大人,你告诉我,我这皇后如何在朝堂自处”

姜清玄沉声道“皇后娘娘,你抱玺临朝,是因圣人龙体有恙,您避坐帘后听政,只因您是圣人之口舌,圣人之耳目,并非因为您是皇后。”

直起身,又深深地弯下腰去。

冰霜封冻了一般的明堂上,尚书令大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当朝皇后、他的亲外孙女说

“娘娘,这朝堂上本就没有皇后的威风,方才定远公大人那句话,算不得错。”

大梁立国数年之后,高祖便召集史官为前唐修史,那史书朝上众人尽皆读过,也都知道前唐武氏垂帘于御座之后,后并称“二圣”,乱了李家江山,也是因此,哪怕当初的卫皇后温良恭俭,在群臣的坚持之下,圣人还是发了明旨,说皇后是奉玺听政,代听国事,朝中诸事,奏秉与圣人。

就如姜清玄所说,她并非武氏那般“二圣临朝”,而只是圣人的口舌耳目。

朝堂上安静了许久许久,久到人们以为那珠帘后面已经没有人了,才有一声轻叹传了出来。

“那依尚书令所见,定远公咆哮朝堂该如何处置”

“回娘娘,定远公不过是声高两分,有失体统,罚俸一月便可。”

散朝之时天阴将雨,湿风席卷明堂之外,一众朝臣以手扶冠,以袖遮面,疾走于石道之上。

尚书令姜清玄没有遮挡自己的脸,文武百官一回头都能看见他光秃秃的下巴和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