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世事端知不偶然(2 / 2)

一块非金非银巴掌大小的金属令牌。

入手颇沉,一面浮刻“捕星司”,一面雕着“苍鹰”小字。

看到这个令牌,小刀皱眉,有种不不详的预感在心中荡然而生——

“看来银城要多事了!”

这令牌样式,小刀从未见过。

沉吟着,司,应属某种组织,而“苍鹰”该是死者身份。只是,仅凭这“苍鹰”二字,是不可能查到死者身份的。

除了这些,尸体怀中,一包肉干引起小刀注意。

肉干好像以某种药材佐炼而成,一片片十分的粗糙。

小刀拿起来闻一闻,心中有了大概,便想张嘴品尝,可未到嘴边,便被张晚晴打落。

“什么你都吃,就不怕毒死么。”张晚晴嗔怪道。

小刀平时为人随和阳光,可办案时,却立马换了一个人。

查案被打断,心生不悦,当即扭头侧眸,目光如箭,直指张晚晴。

只是一眼,目光冰冷,竟使得张晚晴娇躯一抖,不敢再有言语。

周围更是屏声静气,张晚晴亦是第一次见小刀办案如此模样。

夺人的气势,配着俊朗容颜,她竟首次发现小刀这更加迷人的一幕。

人如美玉,气如利刃,锋芒毕露,冷酷迷人。

张晚晴顿时心如鹿撞,粉拳紧握,昔日的纠缠,只是偏执于金玉外表,显得无知可笑。而此刻,才真正的发现这动人内涵。原来,这铭刻于心的心动仅仅需要一瞬间。

只需一眼,便再难忘。

此时,铁柱匆忙跑了回来,禀告道:

“头!查到了,死者三天前落脚在来福客栈,随身带着一只鹰。客栈掌柜说,此人落脚后,不曾与人来往,只在街头训鹰卖艺。”

小刀闻言微微点头,面上冷笑。

那肉干果然是兽肉,特殊炼制,用了药,专门用来喂鹰的。

卖艺?卖艺三年,也赚不来这一身衣衫的银钱。

此起命案,非杀人越货,死者来历神秘,事情没那么简单。

鹰,也定非寻常之物,又未在主人身边,应该是传信飞走,日后怕是要多事了。

这时王英带着杂役赶着牛车到此,小刀手一挥:

“收敛尸体,送往义庄。”

一张白布覆上,也难掩血腥之气。

王英说道:“头,我们还去吗?”

小刀回答道:“走,过去看看,好几天没有看到刘老了!”

他满面萧肃,带着王英和铁柱,由杂役赶车,向着城外义庄走去。

徒留窃窃私语的百姓,和一个满眼痴迷的倩影,悄离风中,久久驻足不去。

义庄在城外向北三里,专门收治枉死之人的尸骸。

义庄庄主,年过古稀,人称刘老。

三年前,银城瘟疫,县衙无一幸免,整个银城群龙无首,上下惊恐,生者逃命自顾不暇,无数尸体更是无人处理。

这时候,孤苦无后的刘老便挺身而出,建立义庄,替人收尸。

刘老一身灰色长袍,身体微胖,端坐于胡杨木下,抽着永不离身的水烟袋。

烟雾袅袅,见来人,便起身蹒跚走向停尸房,喊来几个杂役,推开紫红木门。

而后,又向小刀伸出苍老手掌。

小刀无奈的摇摇头道:

“无路引,横死。”

刘老伸手便是索要尸体备案详情,见小刀如此回答,心下明了。

他轻笑着,一张口,满口牙齿黑黄,参差不齐,夹带浓浓的烟味,道:

“罢了,那就先放着吧,过两天无人认领,再把他埋了。

不过,这无名尸,今年已经第十三具了。”

挥着手,示意杂役可以抬进去了。

停尸房空旷寂静,瘟疫过后,尸首不管有无人认领,都会埋葬。

眼下,厅房之内也仅有一具尸首,是前天一个猝死酒楼的独行商人。

铁柱跟王英放好尸体出来,顺手吱呀带上木门。

此时,刘老又拿起烟筒,拨了拨烟丝,跟几人扯起家常道:

“哎,自打两年前新塞口塌方,商旅改道,这银城就失了安宁。

繁华又能如何?倒不如以往,过得自在祥和。”

王英脚步一顿,回道:

“不见得,我倒是觉得这样更好。我家婆娘如今随便支个摊子,也能养家糊口,我这养家的担子,都轻松了不少。”

铁柱也点点头,深有同感,插话道:

“确实如此,现在银城特别繁华,只要能干活,就有钱赚,我感觉现在比以前好过多了!”

只有小刀沉默不语。

现在银城繁华,来往客人增多,这事情也就多了。不过这都是正常现象,有得必有失,福祸相依。

不过这种变化,是刘老这种念旧老人,不能接受的!

刘老哼了一哼道:

“待塞口塌方修复,商旅回归新路,这虚假繁荣就会如同过眼云烟一样散去。贫困亦有贫困的益处,待繁华逝去,天冠地屦,你们接受不了这种落差,可不要怨我没说。”

王英识趣的不跟刘老呛声,话机一转说道:

“哎,繁华如命,自有天定,与其徒费唇舌,不如做好当下。只是,算算时间,今夜又要闹鬼了。”

铁柱赶忙接话道:“县太爷说了,那叫异象,不能说闹鬼,不然会吓走商旅的。”

王英撇撇嘴道:“这都一年了,第一次红衣新娘追赵书生,吓得赵书生上吊自杀了。第二次小鬼拦路,严大叔到现在都不敢半夜出门。第三次无脸鬼半夜翻窗,许婆婆当即就吓疯了。每半月左右出现一次,这一年下来,不知多少人见过了,不是闹鬼是什么。”

刘庄主一手撸着胡子,头颅微扬,道:“哼,张酒鬼就知道掩耳盗铃,还好有小刀在,能斩碎异象,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张县令同刘老年龄差了两轮,在瘟疫时结识,互助互利,颇有共通语言,气味相投下,自此两人结交,但每次见面都是互损,毫不在意年龄身份差距。

张酒鬼,刘烟袋,也就成了两人的绰号。

王英立刻赞扬说道:

“可不是,咱们捕头是谁,杀贼如切菜,劈鬼如砍瓜,银城第一刀!刀爷是也。”

铁柱也是跟着说道:

“不,应该是大漠第一刀!咱们捕头要是地盘再划大些,马贼都得饿死。”

刘老点点头,说道:

“那是自然,哎,只是辛苦小刀了,那等异象也只有小刀能砍碎。”

铁柱好奇问道:

“是啊,捕头,你是怎么做到的?”

小刀抚摸着刀鞘,轻声道:

“祖传宝刀青岳锋,刀法,追风快刀,每日挥刀三千次,三千挥刀成就一刀斩,一刀斩出,足矣。”

铁柱满眼羡慕,恨不得自己也有一把。

王英说道:

“今晚捕头又要拔刀了,只是不知今晚会出现什么。”

刘老闻言挥手赶人:

“回去吧,都回去吧,趁着天色尚早,你们也好多休息一下。”

夜里要巡城,定然要养精蓄锐。三人一车回到城内,小刀便直接去县衙汇报案件。

当晚,二更开始,小刀便开始巡夜。一件黑色连帽斗篷,刚好隐于黑夜。夜风吹来,斗篷猎猎作响。

夜空月朗星稀,夜行老鸦双翅扑棱,落于枯树,鸦声凄切,让人胆寒。

远远还传来朱老三的敲更声:

“梆梆”

“三更天!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梆梆”

银城主路成田字,三更一过,小刀便向着十字路口走去,王英,铁柱,杨诚,三个副手各自负责一条路,两个卒卫负责另外一条。

小刀刚刚走到路口,更夫朱老三便慌慌张张跑来,气喘吁吁:

“刀爷,来,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