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后劲与劳累同时涌上这具身体, 倪佚刚张嘴喊了声“进”才发现喉咙已完全哑了。
喉咙里的干涩感伴随着隐隐痛疼让他皱了皱眉。
“二爷,派出的人已探查到消息”
“说”
“柳雄连夜赶往蜀齐郡,今日一早已派人沿着二爷的规划沿路探查”
“其他家呢”
“周家村的马车今日一早已等在县衙门口”
“知道了, 通知徐县丞把准备好的契约带到后堂”
倪二得令退出,倪佚抬腿下床, 先踩在冰冷的脚踏上醒了醒神,这才起身穿戴。
管家捧着官袍走进, 边帮倪佚整理着衣角边低声回禀“老太爷让我告诉二爷, 已按照您的意思买下了西北城门周边富户贱卖的所有房地。”
厚厚一叠地契堆放在托盘上由小厮们捧着。
“你交给我爹便是,交给我作甚”倪佚压着声音问。
“老太爷说这是给二爷的私房钱,让您留着买点补药。”
管家微顿, 抬头看倪佚脸色,看他含着笑,这才把剩下的话说完。
这话怎么听怎么觉着是老太爷的嘲讽,管家为了听上去不那么刺耳,还故意放缓了声调, 就怕稍有不慎就让倪佚发火。
而整理好衣裳的倪佚反而看着那些地契差点没笑出了声。
虽然现在买这些房地要不了多少银子,只需一年, 他相信价值就能翻上几十倍乃至百倍。
多大方的长辈啊
“既然是老太爷的心意, 我就却之不恭了”
反手从桌上抓起地契, 倪佚顺手揣进了怀里。
这下子,他只觉得喉咙不痛脑袋也不沉了,一想到空空如也的袋子里终于能放点财物进去,不由得脚下生风神情愉悦地离开了院子。
倪管家“”
二爷原来也爱俗物
衙门后堂。
茶盏里茶水早就凉透,周明全只频频望向天井,全然没有心情喝上一口茶水。
本以为他来得已算早,哪知来了好半晌, 衙役只说大人在倪府处理些事,让他在这里稍等。
这坐下眼看就过了一个时辰,他更加坐立难安,越发确定自己来迟一步,已有人捷足先登直接去了府上拜访。
猜测随着笑意满满的倪佚走进更是让他心往下沉了几分。
“周少爷倒是早”
起来就得了个惊喜的倪佚心情颇好,加之周明全又是最先出头的一人,对他说话的口气温和了几分。
就是这份温和让周明全更加确定自己猜测为真,父亲昨日在书房里提醒他的话顿时响彻耳旁。
倪佚此人,有手段有背景,身后说不得还有太子一脉的支撑。
若真能在正需要人的时刻攀上这条人脉,以后做生意还愁没人撑腰
而且最重要的是,安江县是他们周家的故土,若真能繁荣县城他们作为安江县人也应该献上一份力。
更别提倪佚许诺的那些好处完全能改变周家的门庭,就算抛去小半家产,他们也要赌上一回。
周家两父子的底线是小半家产,周明全来的路上本还准备看看形势下再慢慢加,这下倒好,他等倪佚坐下,干脆起身直接报出了底线。
“我们周家愿意捐出六十万白银助倪知县完成修路”
“好”
倪佚起身,朝周明全拱了拱手致谢。
他没看出此人方才的一番心理历程,但听到周明全给出的数字就知,周家这是下了血本一搏。
六十万白银,恐怕是周家半数的家产,一夜之间就下定决定拿出这么多银子,周家魄力让人敬佩。
周明全干脆说出底线,倪佚也毫不吝啬。
“我欣赏周兄的豪气,倪某同样是干脆之人,你可先来选择六处商铺的位置”
说着,直接招手让周全明去到自己书案旁,从怀里挑出大叠房契往桌上一丢让其选择。
周全明无语,徐县丞却是连肠子都悔青了。
他怎么就没想到先买些房产土地放着,若是搁置个一两年,那银子还不是翻倍的赚回。
“周兄先选,我原价卖于你。”倪佚还在催促,完了冲他眯眼笑笑“踏出衙门后周兄可不能跟外人说起这事,我是打算明年再拿出来的”
周全明连连点头,真上前趴到书案上选了起来。
选好地契,倪佚让徐县丞送上契约,双方签好名字按下手印后,立时生效。
周家将在三个月内陆续向县衙支付六十万两白银,而倪佚赞赏周家对县城的贡献,承诺将把南片区的竹笋竹荪出产优先由周家收购。
而最让周全明欣喜异常的,还是倪佚突然又爆出的一个消息。
他们将在北城门布告板旁立座功德碑,周家的名字会排在第一,让百姓们第一眼就能看到他们周家的名字。
这种能流芳百世的功德他们这些商户怎会有机会获得,以后周家儿孙走出去,别人也会夸赞声积善之家的善人之子。
怀抱着意外之喜,周明全紧紧捂着胸口倪佚给周家的县试推荐名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了县衙大门。
祖上三辈都没有一个读书人的命运到他一辈终于得以改变。
走出县衙大门没多远,周全明就在小厮的搀扶下仰头冲着天空大喊了声“老子这一辈子值了”
怒吼声中有人正疾步往这边走着,看到满脸激动的周全明忍不住往前走了几步。
两人明显认识,来人直接开口就问“全明兄,可是遇到了麻烦”
周全明抬头,看到是好友忙激动地拉着他指向衙门催“柳大,你快去快去,晚了就没了”
“没何物”柳雄还有些疑惑。
周全明警惕地看看四周,拉住人小声将方才衙门发生的事略略讲了一遍,末了还提醒道“你可千万别在倪知县面前耍心眼,以诚换诚受益匪浅”
柳雄心里那个懊悔啊
生怕自己真的连渣都捡不到,提步就往衙门狂奔。
若真如周明全所说,他们与衙门的这桩买卖完全是只赚不赔的买卖,他只痛恨自己错失了给知县留下最好印象的时机,边跑就边把准备好的银子往上提了不少。
他牢牢记着周全明的话,进去也没废话,直接报出底价八十万两银子。
半盏茶后,他也如同周全明一般头重脚轻地走出县衙。
整整三天,县衙附近的百姓们闲暇之余已开始记录起来往县衙的人数。
三天时间共来了三十六位非富即贵的老爷少爷。
换了批衙役的县衙如同铁桶一般让人探寻不到消息,百姓们在这三天内都不知发生了何事。
直到三日后,县衙大门打开,刘山捧着告示张贴到布告板上,众人这才惊呼。
安江县要修路了
这还只是第一道告示,下午衙门又出了第二道告示,将征招两万名修路的“力役”
每人每天将二十文钱的工钱,自愿报名。
告示后排是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力役将安排离家最近的地方,若是离家较远的将由衙门住处和吃食。
若不需要的每日将还有额外五文钱的补贴。
告示很详细,说完措施后还详细说明了为何会修路的原因,以及路修好后对县城百姓们的好处。
先不论工钱这么高带来的诱惑,就是为了方便百姓们出入,作为安江县受益者的他们也不会袖手旁观。
用一呼百应形容安江县眼下的情况最为贴切。
倪佚这小半年给百姓们留下的映象实在太过伟岸,百姓们愿意响应,因为他们相信知县大人的决定。
而事实证明他们的相信完全是正确的。
县衙在此后的几天里相继发出两条公告,七日后将会召集县城所有村子的村长进县衙商议事务。
其具体内容将在商议完成后公布。
消息渐渐散出,衙门的几十号衙役全部撒出,加上倪佚身遭的几十个侍卫,凑齐百人分散到了各个村登记力役报名的人。
一切都在如火如荼继续进行,他如此大的动作当然逃不过作为蜀齐郡知府柳岸的注意。
可柳岸不仅没有丝毫阻挡打算,甚至还派出了几十号人去帮忙。